close

IMG_4652.JPG

 

一座擁有6根尖塔的優美建築物,這就是蘇丹.阿合麥特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

 

IMG_4727.JPG

 

它是由建築設計師阿合麥特(Ahmet)在西元16091616年間所建造完成,寺內牆壁全部是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IZNIK)磁磚裝飾,因而擁有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藍色清真寺

 

IMG_4644.JPG

 

清真寺被建造在金角灣、伊斯坦堡七座山丘的第三座上,它位於整座城市的天幕上,加上它層層下降的拱頂結構,象徵著蘇丹位於整個鄂圖曼帝國之頂的國家結構。

 

IMG_4647.JPG

 

清真寺的窗戶使用130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拼成,內部也首次使用了紅色的依茲尼克(IZNIK)磁磚,色澤美不勝收。整個清真寺是一個複合式建築結構,有商店、學校、公共浴場、商旅驛站、醫院等等,蘇丹王蘇雷曼大帝和建築師錫南都是葬於此地,是伊斯坦堡值得參觀的伊斯蘭古建築之一。

 

IMG_4649.JPG

 

蘇丹阿合麥特清真寺 (土耳其語:Sultan Ahmet Camii) ,又名藍色清真寺 (Blue Mosque)。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與正對面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算是伊斯坦堡最壯麗的二大建築,兩座寺廟的尖塔加起來有十個之多,構成了神聖壯觀的天際線。

 

IMG_4650.JPG

 

藍色清真寺的得名,來自於其清真寺內壁,2/3高度的牆壁,都使用了一種土耳其瓷器名鎮,伊茲尼克 (IZNIK) 所燒製的藍彩釉貼瓷,這種以白色為底的彩釉瓷磚,刻著豐富的花紋和圖案,而藍色清真寺裡共有 21,000 片伊茲尼克瓷磚。

 

IMG_4654.JPG

 

這些藍色的瓷磚片,使得整個清真寺內似乎都充滿了藍色的色調,所以人們稱之為藍色清真寺。

 

IMG_4655.JPG

 

藍色清真寺以藍色色調的彩釉瓷磚嵌飾,透過正中央圓頂兩百六十扇窗戶陽光的照射,金藍交燦溶入玻璃燈光中,舞動著亮麗的光彩,美得令人屏息。

 

IMG_4657.JPG

 

藍色清真寺是由鄂圖曼帝國時代最有名的建築師錫南 (Sinan) 的弟子,邁赫邁特‧阿加 (Mehmet Aga) 所設計,是世上唯一有著六座喚拜樓的清真寺。

 

IMG_4667.JPG

 

 

1609 14 歲即位的阿合麥特蘇丹 (Sultan Ahmet) ,命令建築師邁赫邁特‧阿加 (Mehmet Aga) 在原來的阿伊捨蘇丹的王宮上,修建一座能與聖索菲亞大教堂相比美的清真寺,以證明他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1617 年,清真寺完工,這座藍色清真寺,也成為鄂圖曼帝國時代建築藝術的輝煌傑作。

 

IMG_4676.JPG

 

藍色清真寺的外觀也是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三十多座圓頂層層昇高,向直徑達四十一公尺的中央圓頂聚攏,龐大而優雅。

 

IMG_4646.JPG

 

藍色清真寺的四周建有六座『喚拜樓』塔分三層,高高聳立的尖塔,對稱地分三排,立於長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六個尖塔中的四個各有三個陽臺,另外兩個各有二個陽臺,一共是 16 個陽臺。

 

IMG_4659.JPG

 

根據邁赫邁特‧阿加 (Mehmet Aga) 回憶錄上的記載,陽臺數目原為 14 個,象徵著當時的 14 個親王,但後來又加了兩個,據稱是包括了耶爾德勒姆‧巴葉茲德 (Yildirim Bayezid) 的兩個兒子:埃米爾‧蘇萊曼 (Emir Suleyman) 和穆薩‧切萊比 (Musa Celebi)。喚拜樓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夜晚在燈光的照映下,卻顯得旖旎萬分。

 

IMG_4670.JPG

 

藍色清真寺共有八個入口,分布於寬闊院子旁的三個方位,人們從其中的任一個方位都可以進入清真寺。走過門框後,有著由大理石鋪成的三道門進到內庭。內庭裡面混著粉紅礫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石柱之間以拱門相連接,拱門拱頂著三十多座圓頂。

 

IMG_4673.JPG

 

大理石打造的淨水池用於洗禮,位於內庭的中心,屋簷下成排的水龍頭,讓信徒進入前能先滌淨手腳。

 

走上參拜路線前,華麗的清真寺一隅,是讓貧苦人家停棺的地方。走上樓梯,在進入清真寺內部前,要先套上鞋套。

 

IMG_4679.JPG

 

IMG_4681.JPG

 

IMG_4682.JPG

 

主殿偌大的空間,沒有任何分隔,益顯清真寺的雄偉。大門滿綴星辰的圖案,所有的牆上都裝飾有花卉、星辰及可蘭經文。窗子也有三、四層,許多窗子還鑲滿了五彩繽紛的彩色玻璃圖案。

 

IMG_4684.JPG

 

地上鋪著大小不同的地氈,供教徒跪地祈禱。中央垂下的圓形大吊燈,雖然使整個清真寺呈現一種神祕與肅穆的氣氛。

 

IMG_4685.JPG

 

供女眷祈禱的側廳,也有雕樑畫棟旁邊的牆綴滿片片磁磚,有各種的圖案,呈藍、綠或褐色。但整體看去,以藍色最為主調,因而得名為藍色清真寺。

 

IMG_4687.JPG

 

土耳其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 (Sultan Ahmet Camii; Blue Mosque) 伊茲尼克瓷磚散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

 

IMG_4690.JPG

 

清真寺地上一張張色彩各異,大小不齊的古波斯地毯,鋪陳雜錯在寺內冰冷地面,但是厚實的毛毯依然溫暖了雙足。

 

IMG_4696.JPG

 

一張張走過從前,走入歷史的古波斯地毯,雖被教徒與熙攘遊客踩得陳舊不堪,但依然透露著精緻、細膩的巧思。

 

IMG_4698.JPG

 

藍色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磁磚裝飾,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藍色的瓷磚上,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把拱狀寺內綴飾得聖潔、神秘。

 

IMG_4700.JPG

 

偌大祭壇上燃著盞盞昏黃燈火,好比信徒心中點點的企求與期待。朝聖的一方,正跪拜著幾位虔敬教徒,他們無視於一批批遊人的干擾,專心一意繼續自己未完的禮拜。

 

IMG_4702.JPG

 

主殿上是層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圓頂,後院則是大小和形狀都一樣的小圓頂。四根粗大的圓柱,撐起了中間的大圓頂及第二層的無數小圓頂。中央圓頂通過角穹,靠在四個突出的拱上,角穹則依次倚托在四個直徑 1.6 公尺的、巨大的、圓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四個半圓頂,各佔中央圓頂的一方,各個角邊的小圓頂,則構成了清真寺的底座。蘇丹的畫廊在左邊角處,旁有艾哈邁德蘇丹 (Sultan Ahmet) 的懺悔室。

 

IMG_4706.JPG

 

清真寺外有由 36 座大小不同的墳墓構成的陵墓,中間一座是艾哈邁德蘇丹 (Sultan Ahmet) 的陵墓。陵前是一座 19 世紀的大理石石面的鍾塔,後面為圖書館。陵墓始建於艾哈邁德蘇丹 (Sultan Ahmet) 在位時,1617 年蘇丹死後,由其子鄂圖曼二世監督完工。該陵為方形,圓頂式的門廊,後院有廣場。

 

IMG_4704.JPG

 

入口的大拱形門,由6根大柱子支橕著,中央為一十字圓頂,旁邊是一小圓頂。黑檀木的墓門上刻著《可蘭經》經文。灰膠紙拍板窗現已被玻璃窗所替代,使裡面非常明亮。窗間細鑲板為 17 世紀不同色採的瓦所覆蓋,分別為深綠、深紅、藍和白色。瓦飾的特點,在於內部深藍的背景下,又有一組淡白色銘文。圓頂和牆是石灰所夯的。在面對入口的大理石神龕上,寫著關於鄂圖曼二世建造該陵的碑文。

 

IMG_4708.JPG

 

藍色清真寺所呈現獨特的風格,不是她的古老,不是她的宏偉,也不是她的藍色,而是她擁有六根聳人雲端,令人驚嘆,別緻又醒目的喚拜樓。

 

IMG_4718.JPG

 

關於六座喚拜樓的原因有一些說法,傳說艾哈邁德蘇丹 (Sultan Ahmet) 去麥加朝聖前,交代要用金子來做喚拜樓,建築師聽成阿拉伯語音類似「金」的「六」,建成了六座石造的喚拜樓。一說是用黃金太傷財,所以改成六座。

 

IMG_4730.JPG

 

也有一說是蘇丹參觀過聖地麥加的清真寺後,回來也一樣地蓋上六座喚拜樓,但又覺得好像有點僭越了聖地,但蓋好了六座還拆掉也說不過去,所以又送了座喚拜樓給聖地。於是藍色清真寺是世上唯一有六座喚拜樓的清真寺,而聖地麥加的清真寺,則成了世上獨一無二,有七座喚拜樓的清真寺。

 

IMG_4732.JPG

 

IMG_4738.JPG

 

IMG_4742.JPG

 

IMG_4743.JPG

 

IMG_4751.JPG

 

IMG_4753.JPG

 

IMG_4755.JPG

 

IMG_4758.JPG

 

IMG_4765.JPG

 

IMG_4733.JPG

 

IMG_4745.JPG

 

IMG_4771.JPG

 

IMG_4773.JPG

 

IMG_4775.JPG

 

IMG_4779.JPG

 

IMG_4780.JPG

 

IMG_4811.JPG

 

IMG_4812.JPG

 

IMG_4823.JPG

 

IMG_4825.JPG

 

IMG_4768.JPG

arrow
arrow

    壹夜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