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米拉之家(Casa Mila)位於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佔地1萬1千平方
公尺,整個結構無稜無角,以無直線的設計方式營造空間流動感,呈現不規則波浪
曲線,相當立體感,總共有8層,2 個圓形中廊。
米拉之家現仍為公寓民宅,一戶租金9千歐(約台幣32萬),目前僅開放5樓、8樓
及屋頂參觀,門票11歐(約台幣390元)。
西班牙最偉大建築奇才高第落實自然主義最完整作品之一米拉之家,結構體不走直
線也無稜角,其主張「直線是人為的,唯有曲線為自然的表現」,充分地營造出空
間設計的流動感。米拉之家,早期又被巴塞隆納人暱稱為「採石場」,外觀是令人
驚艷的波浪形建築,再加上精雕細緻的鍛鐵陽台。
登上屋頂時,其造型前衛的「武士造型」聳立其上,而這些都是排煙管或水塔的奇
特景觀。建於1906-1910年的米拉之家,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
遺產,之後新台幣2億遠元整修,而重現其獨特建築外觀。
米拉之家的屋頂陽台就像是一個外星主題的遊樂園,原本應該醜陋且無趣的煙囪及
通風口,在高第的設計下,一個個變身成像是外星士兵的造型,彷彿是科幻場景。
米拉之家(CASA MILÀ ):因為外型就像一個岩石,因此又稱 LAPEDRERA(採石
場),外型沒有直線條,而是充滿著曲線與不規則狀的石材所砌成,鑄鐵欄杆大部分
是抽象造型,但也有許多具像造型深藏其中,像是鳥、荷花、臉等。
米拉之家的興建緣由,是當時一位貴婦羅斯爾,繼承了第一任丈夫,在美洲所留下
的龐大遺產;富有的她,在第二次婚姻中,興起了在巴塞隆納的市中心格拉西亞大
道上,建造一座屬於自己浪漫構想的大樓。
於是她找上了當時最知名的建築師-安東尼.高弟(Antoni Gaud),用了約5年
(1906-1912)的時間,完成了這棟以「米拉」先生為名的建築,呈現出來的風格與
巧思,被視為是高弟成熟期的顛峰之作,也是高弟設計最後一棟的民用大樓。
米拉之家又稱石頭之家、採石場(La Pedrera),看似由石頭推砌起來,沒有主
牆,以樑柱為結構,由堅固的石柱外牆,和石頭砌成的波浪立面組成。高弟為了讓
光線能夠進入米拉之家的所有樓層,透過通透的中庭空間設計,內側房子的採光能
讓光線從外至裡穿透整棟建物。
崇法自然與創新的高第,在建築外觀的結構大膽嘗試,將傳統以牆面承重的建築結
構,改為柱子承重,開創了以柱子承重為結構的建築先例。囿於建築風格受到巴塞
隆納知識份子的強烈抨擊,且1909年發生宗教意識暴動,許多教堂被波及,米拉家
族因此不同意高第在此擺上聖母瑪利亞像,高第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去了工作,由
喬傑爾Josep Maria Jujol收尾,於1910年完竣,海草般的鍛造鐵陽台,則是喬傑爾的
傑作。
米拉之家波浪狀外牆和海草般的陽台相輔相成,表現出創意無限的自然風格,是高
第落實自然主義最成熟的作品,亦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米拉之家頂樓8樓是傭人的住宿地方,無豪華的牆面,內部設計主人同意由高弟作
主,磚塊砌成的拱型結構龍骨造型,支撐起屋頂陽台。每個拱門弧線不同,經由倒
掛鍊條在下面的鏡子實驗,那一種弧度之造型最好,亦供後來的雇主選用。
米拉之家從設計之初到現在的主要用途,都是私人使用作為住宅用;高弟為了讓光
線能夠進入米拉之家的所有樓層,透過通透的中庭空間設計,讓光線能從裡外穿透
整棟建物。
米拉之家位於轉角,採用看起來厚重,但實際上非常薄的石材板建造,建築的外觀
採用乳白色石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