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德馮斯,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村莊。
聖保羅德馮斯山城小鎮,號稱世界最美山城;這裡是全法國氣候最舒適的地方,一年之中超過300天是豔陽高照的日子,有許多藝術家常駐這裡。
聖保羅•德馮斯( St Paul-de-Vence )位於戛納和尼斯之間地中海邊綿延山脈一道舒緩弧線的頂端,這個山城建在山頂之上的村鎮,給人一種築在樹
上的鳥巢的感覺,是典型的“鷲巢樹”。古城被中世紀建築物及城牆所包圍,城牆內側的小路正好環繞小鎮一圈。
所謂的鷲巢村,是為了因應戰時防守設計,因為聖保羅德馮斯村位於居高臨下的山頭上,地理位置又是法、義來往邊境,16世紀時,當時法國有
「騎士國王」之稱的法蘭索瓦一世(Francois I)就下令在此建築堡壘。在外遠眺整個山城外觀建築時,一圈圈、層層堆疊的村落,就好像是鷲巢一般,
而有了鷲巢村之稱。
一路上可以見到美麗的白磚房子,牆上彩繪著特殊的太陽形狀花紋,中間則是圓型的空窗,放置著白鴿雕塑。
在這個鷲巢般小鎮的中心地帶,有一所建於12世紀的聖保羅教堂,教堂的鐘樓,是古城的最高點。古城現在仍遺留著16世紀的街道,在迷宮似的彎
彎曲曲的道路兩旁,依山勢排列著一幢幢中世紀建築物,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聖保羅-德馮斯(Saint-Paul de Vence)與現代藝術結緣始於20世紀,早期來小鎮的藝術家多為畫家,陸續也有詩人和文學家們的到來。藝術家們被小鎮
狹小的街道及其充滿魅力的景色所感染,從而激發出創作激情。
由於不少藝術家居住,相對的藝廊密度也很高,正因為它擁有中世紀小鎮的迷人風采,因此在1920年間,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前往,像是夏卡爾、沙
特及西蒙波娃,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綠樹包圍下的白色房屋,在藍天下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接近了通往山城周邊城門處,一整排用泥塊砌成的房子,它的風貌古老原始而自然,風味迷人,身處在現代高牆築樓的城巿叢林裡,更想接近這份
古樸純真的味道。
聖保羅·德馮斯人口約2900人,老城中僅有300多居民,但每年卻吸引250萬以上的觀光客到訪,其魅力可以想像。
狹長的聖保羅城門用石塊堆砌而成,石子路面感覺是特別設計過的,從此處進入山城裡只能步行,車輛無法進入,也正因為如此,才能讓人漫步其
中,好好欣賞它的一草一木。
從沿路往前走,可以看到了不少美麗的景觀,每家每戶的周圍都被植物和花草所包圍。
聖保羅·德馮斯還是名副其實的藝術村,城裏最有名的是梅格基金會的現代藝術館,展出著米羅、布拉克、夏加爾、馬蒂斯、卡爾達等人的現代作
品。
聖保羅城門內的商店或藝廊,都有獨特的招牌和綠色植物爬滿牆面,空氣相當清新,難怪讓人走進這裡呼吸到的空氣特別清爽。
這裏一年超過300天是陽光普照的日子,享受著得天獨厚的適宜氣候。
這個中世紀的村莊依山近海,從其所在的山脊眺望湛藍的地中海、古老的安提布港、連綿的阿爾卑斯群山以及雄偉的埃斯泰雷爾高原美景都盡收眼
底。
將全世界最美山城的封號頒給聖保羅,一點也不為過,這座浮現於橄欖樹之丘,迷鎮般的小城,是尼斯內地最著名的山城,保存著蜿蜒的小路及中
世紀的建築。
20世紀來了吸引了無數的藝術家來此,其中的金鴿飯店,著名的畫家如雷捷、畢卡索、馬蒂斯皆是這裡的常客,浪漫的氣息在此漫延。現在聖保羅
整座山城的建築和城牆,已經被列為國家級的歷史古蹟。
現在的聖保羅吸引大量的遊客,除了他美麗的景色之外,就是他擁有更多的藝術氣息。走在聖保羅少數的幾條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小
屋,小屋內販賣的就是他們的作品。
聖保羅.德馮斯小鎮位於尼斯西北18公理的深山上,是個中世紀小鎮,也是個山頂小鎮,依山近海。聖保羅始建於11世紀,15世紀正式成為法國領土
一部分。
聖保羅.德馮斯整座城是一個防禦式的中世紀小鎮,“文藝復興時期,Charles Quint 發動連綿不斷的攻勢,催生了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修築“方城
圍牆”防禦工事的念頭。於是他決定在聖保羅修建現代的防禦城牆,並挑選Francois de Mandon de Saint-Rémy主持此修築工事。
不過這一巨大的工程並不是沒有給聖保羅的居民帶來影響,事實上,很多房屋被推倒,居民們不得不因此遷居至附近的城鎮。隨著帝國時期結束,
防禦工事的修築也被廢棄了。然而,在1832年的時候,一個軍事工程委員會又決定將其修復。1870年的時候,聖保羅被非軍事化,城牆被拍賣。出
於公眾用途的考慮、為了避免城牆被拆除,聖保羅市市長與法國進行了漫長的談判。
最後于1872年,市長終於說服了政府當局,僅以400法郎的象徵性價格購回了城牆”。聖保羅的建築、風景、動產受到各方面條令的嚴格保護,整座
城都被列為自然名勝古跡名單。
13世紀到16世紀是小城最輝煌的時期,大部分建築為貴族擁有,小城的風景及建築等受到各方面條令的嚴密保護,整座城都被列入了自然名勝的名
單中,城中的許多建築物也被歸入了歷史名勝古跡的行列。
16世紀的鵝卵石小路上的圖案,仍然保存的如此完好、清晰可見。
走在幾世紀前鵝卵石小路上,穿越時空的隧道,進入中世紀古鎮
聖保羅·德馮斯這裏居民有3000多人,而居住在這山頂古城內的,也不過300多人。夏季是這裏的旅遊旺季,全年約有250萬遊客,其他季節,這裏非
常安靜。
聖保羅·德馮斯現代藝術館的收藏品,被認為是20世紀歐洲視覺藝術領域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在展廳裏你可以欣賞到米羅、夏加爾和博納爾等人的
作品。其中夏加爾巨大、彩色的作品《生命》,表達了夏加爾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畢卡索曾多次造訪,馬蒂斯在這兒居住過5年,夏加爾則是於1950年之後定居此地,直到1985年去世安葬在聖保羅·德馮斯公墓。
老城現在還是畫家和藝術家們聚居的地方,開設有60多間畫室、美術室、工作室等,不論你是否懂得藝術,都會在這裏見到讓你不忍挪步的藝術精
品。
看上去破舊的石砌房子,室內卻別有洞天。幽靜街道兩旁的藝術商店內,油畫、水彩、雕塑、陶瓷等五彩繽紛、風格迥異、琳琅滿目、格調高雅。
看著這鵝卵石小路慢慢延伸,會引起你無限的遐想空間。
在19世紀20年代,成群的知名畫家,被普羅旺斯特殊的光線吸引,聖保羅·德馮斯是其中受歡迎的據點之一;之後,影片導演及劇作家也跟隨而至;
接著,知名國際巨星也風聞來此度假定居;這個迷你小城,由於有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和作家們曾在此定居或創作而一字排開的名人錄,博得了國際
級的名聲,受到了愛屋及烏的遊客們追捧。
在聖保羅城門旁邊,有一間緊靠山崖的法式飯店,入口處極其狹窄,似乎只是普通民宅,走進卻豁然開朗,露天的餐桌能容納百人同時進餐,花園
牆壁、游泳池畔和廳堂內,有畢卡索、米羅、夏加爾、布哈克以及其他偉大藝術家的創作真品。
原來,當年這群藝術家們大都還沒有成名,囊中羞澀的他們就跟飯店老闆用畫作交換生活開銷。後來,畫家們有的出了名,留下的作品已可以賣出
天價,主人並沒有把畫作賣掉,更希望人們認可他沙中撿金的眼光。如今這些藝術品更成了飯店的金字招牌,去餐廳用餐需要提前幾天預定。
必須感謝畢卡索,必須感謝夏加爾,必須感謝一切曾落腳於此的藝術大師,他們在這裏駐足和活動,變成了埋在聖保羅·德馮斯歷史中的神秘寶藏,
給小城增添了古典的藝術氣息。
12世紀基督教在這裏占統治地位,聖保羅·德馮斯(St Paul-de-Vence)成為了一個主教轄區,聖保羅教堂就是那個時期所建造的,起初這座教堂供奉
著戰神和自然女神,它巴洛克風格的牆面還刻有古時代的羅馬文字。
後來撒拉遜人來到這裏,燒殺全城,摧毀了許多建築,惟獨聖保羅教堂和旁邊的古堡倖免於難。這座古教堂矗立在小城的中心位置,經過不斷地重
修和擴建,使其混合了不同時代的風格。教堂內的油畫等皆為名家原作,教堂內的祭壇裏供奉著聖人的頭骨,是18世紀梵帝岡送來的鎮堂之寶。教
堂旁的鐘樓建於18世紀,傍晚鐘聲響起時,城內所有的小店就關門了。
聖保羅給畫家馬蒂斯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在早上,當我漫步在房間周圍時,讓我想起了南大洋的塔希提島”。那年馬蒂斯來到聖保羅,本想只逗
留幾個星期,然而這裏光線使他驚歎不已,他一住就是5年,現在小鎮中所有建築與房屋都被視為國家級的歷史古跡。
聖保羅大噴泉(Grand Fontatine) ,這個大噴泉建於1850年,提供了整個城鎮最主要的水源。
聖保羅大噴泉是聖保羅舊城區的中心廣場,出水口的雕塑形狀如獎杯,水流涓涓。
俄籍法國畫家夏卡爾(1887~1985)墳地,夏卡爾從1949年起定居於聖保羅,死後也埋葬於此處,墓園所在地就位於南門(Porte Sud),目前聖保羅僅保留
下兩座古城門,一座就是我們剛剛走進來的Rue Grande入城口,另一座就是墓園前的這座南門(Porte Su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