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查德工作期間,住處的大庭院有幾棵大樹,正值白鷺候鳥繁殖期間,大批的白鷺紛至沓來,在大樹上築巢、繁殖、孵卵、雛鳥,我覺得機會難得,用相機記錄全部過程,與大家分享。
白鷺(學名:Egretta garzetta、英文名:Little Egret)是鷺科白鷺屬的鳥類。
鳥巢
外形特徵:中型涉禽,體形纖瘦,全身白色;繁衍時枕部着生兩條長羽,背、胸均披蓑羽。
庭院白鷺棲息大樹
散布局限普遍,從歐洲南部經歐亞大陸南邊,包羅南亞次大陸、東南亞,巴布亞新幾内亞、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不斷到日本列島,整個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等。
棲息於池沼、稻田、湖泊或灘塗地。尋食時不結群,而以渙散方式或獨自在河灘、湖邊窺視食物。
白鷺食性:
以各類小魚、黄鱔、泥鰍、蛙、蝦、水蛭、蜻蜓幼蟲、螻蛄、蟋蟀、螞蟻、蠐螬、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蟲豸等動物性食物爲食,也吃少數穀物等植物性食物。 白晝尋食,晚上歇息。常飛至離棲息地數里至數十里的水域岸邊淺水處渡水尋食,有時亦守候在必然當地等候食物和追隨牛群運動或在鄰近草地上尋食,偶然也見棲息於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蟲。
羽毛:成鳥夏羽:全身羽毛純白色;繁衍期枕部着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雙辮,稱辮羽,懸垂於後頸;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枝特殊松懈而延伸,不斷向後伸展至尾端。
呆立不動時,常一腳踏地,一腳縮於腹下,頭縮成“S”狀,或散步走動。不時伸長頸部,昂頭環視周圍,一有風險,就立刻飛走。繁衍前期有飛向較遠的湖泊、河川尋食習性。夜晚飛回棲處時呈\"V\"字隊形。
生長繁殖
繁殖期3~7月。在進入繁殖前1個月已成對。通常結群營巢於高大的樹上,甚至有多達200多對的白鷺和150對夜鷺同時在一棵大的黃桷樹上營巢。巢距地高15~20米。營巢由雌雄鳥共同進行,雌鳥留在巢邊,雄鳥外出覓找巢材,運回後交雌鳥築巢,有時亦就近強佔同一樹上的喜鵲巢,將巢折掉來營建自己的巢。巢呈淺盤狀,結構較簡陋,由枯樹枝、草莖和草葉構成,亦有在蘆葦叢中地上和灌木上營巢的。每窩產卵3~6枚,通常間隔24或48小時產1枚卵。雌雄親鳥輪流孵卵,以雌鳥孵卵時間較長,孵化期25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身長:約90公分
特徵:體型大於小白鷺約二倍,體型是僅次於蒼鷺的大型鷺鳥,頸部細長而彎曲;嘴部冬天呈黃色,在繁殖期的夏天則會變成黑色。眼睛前面(稱作眼先)在繁殖的時候會變成綠色喔!還有尾部有『翎絲』,夏羽的腿部會略帶粉紅色。
食物:主食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昆蟲、蝌蚪和蛙類等。大白鷺偏好定位等候獵物,等獵物接近再採取行動捕食。
繁殖方式:繁殖期4~7月。營巢於高大的樹上或蘆葦叢中,多集群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同時有數對到數十對營巢,亦與蒼鷺在一起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巢較簡陋,通常由枯枝和乾草構成,有時巢內墊有少許柔軟的草葉。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6枚,多為4枚。卵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天藍色,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雛鳥晚成性,雛鳥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1個月的巢期生活後即可飛翔和離巢。
生活環境:出現於海邊、河口、沼澤、沙洲、湖泊等水域地帶。
白鷺準備咬下樹枝築巢
雛鳥
飛翔中嘴裡唅著樹枝準備築巢
鳥巢
待續(下)
資料來源:中文百科在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