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俗稱大王蓮,是睡蓮科王蓮屬(學名:Victoria)植
物的通稱。此屬只有兩個物種,它們擁有巨型奇特似盤
的葉片,浮於水面,十分壯觀,並以它嬌容多變的花色
和濃厚的香味聞名於世。
亞馬遜王蓮直徑超過三公尺以上,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
浮葉草本,有直立的根狀短莖和發達的不定鬚根。
夏季開花,單生,浮于水面,初為白色,次日變為深
紅而枯萎。
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主要產于巴西、玻利維亞等國。
須要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發育。生長
適宜的溫度為攝氏25~35度,低於20度時,植株會停
止生長。
王蓮具有世界上水生植物中最大的葉片,直徑可達3米
以上,葉面光滑,葉緣上卷,猶如一隻只浮在水面上的
翠綠色大玉盤;因其葉脈與一般植物的葉脈結構不同
,成肋條狀,似傘架,所以具有很大的浮力,最多可
承受六七十公斤重的物體而不下沉。
王蓮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直立塊狀,具粗壯
發達的側根,質地軟而脆。葉子浮於水面,大而圓,
直徑三公尺以上;葉子邊緣向上折轉、直立,高
7~10釐米,上面綠色無刺,下面深紅色,有突起的
網狀葉脈,脈上具2~3釐米長的銳刺,葉柄長而粗
且密佈粗刺,王蓮的葉盤可承受3個兒童(50~70 kg)
,甚為奇觀。
亞馬遜王蓮最大的記錄,是 1891 年華府的美國植物
園 (United States Botanic Garden in Washington, D.C.)
裡的 2.3 公尺直徑的葉子,整株含蓋的範圍為14.4
公尺。
亞馬遜王蓮原產於南美洲較溫暖的亞馬遜河口及附近水
流緩慢的水域,包括巴西、哥侖比亞、圭亞那、和秘魯。
1801年,最初由波西米亞的植物學家Haenke,在亞馬遜
河的一絛支流發現了它。再來由法國及德國植物學家在
1819 及1825 年在阿根廷附近,把收集的種子及詳細的描
述送到法國去。1832 年 Eduard Poeppig 在亞馬遜河又發
現了它,而把它訂名為Euryale amazonica。
原產於南美洲的王蓮屬有兩種,即較早發現的亞馬遜
王蓮 (V. amazonica),及後來發現的庫集安那王蓮
(V. cruziana)。
它們的葉子邊緣向上折起,像個綠色大淺盤,葉子的底
面及葉柄都長滿了刺。而前者葉子顏色較紅,向上折起
的葉緣較低;後者顏色較綠些,向上折起的葉緣較高。
亞馬遜王蓮和庫集安那王蓮都是夜開、兩日花。第一天
花為乳白色,第二天庫集安那王蓮花呈亮麗的粉紅,而
亞馬遜王蓮則依氣溫、環境的不同而變為粉紅、深紅、
茶紅等顏色。
在19世紀,王蓮被殖民者傳入歐洲,並在那裏被當成觀
賞植物安家落戶,成為園藝愛好者爭相收藏的的對象。
當王蓮的子孫首次在英國倫敦開花的時候,吸引了成千
上萬的觀眾前往觀賞。當時倫敦的「王蓮迷」們給了王
蓮很高的榮譽,把它稱為維多利亞(當時女王的名字)
,有「國王」的意思。到今天,許多現代化的機場大廳
、宮殿、廠房,都有應用王蓮這一超承重力的原理。
談到王蓮或維多利亞睡蓮,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巴西有個印第安人部落裡,一個女孩的酋長父親,曾向
她說過月球上,住有一位極英俊、極孔武有力戰神的傳
說。這位情竇初開的印第安少女,竟然深深愛上這位傳
說中、住在月亮裡的英俊戰神。整個部落裡,沒有一個
男孩值得她的青睬、眷顧。每當月圓的時候,她就不眠
不休,專心注目月裡,希望能見到她心愛的戰神。為了
能更清楚的見到月亮,她常自已一人,三更半夜,馳騁
在森林之間。幾個月、整年都過去了,可是她從來沒見
到這個想像中,心愛的戰神。
有個月圓之夜,天空出奇的明亮,沒一絲雲翳。明亮皎
潔的月亮,高掛在滿樹花朵的樹梢。這位印第安公主又
獨自跑到森林裡,心裡決定這次一定要見到,且再也不
放走這個幢景、心愛許久的月裡戰神。她跟著明月走進
更深、離家已有好遠、好遠的森林中,眼前忽然出現了
一個明鏡般的湖泊,整個月亮纖塵不染的浮現在眼前。
這印第安女郎以為月裡戰神終於被她感動,下凡來了。
她毫不猶豫的湧身就撲向湖裡的明月。衹因整夜的長途
奔波,激動而又疲倦、虛弱的她,再也沒力氣遊動,身
子就往下沈,往下沈,再也上不來了。這傳說中月裡的
戰神,其實是真有的。他很受她的感動,可是沒有能力
使她復生。所以他就把她變成花朵極大、極為美麗的亞
馬遜河裡的王蓮,為水生花朵的皇后,但只在夜間開放
。特別在月圓、無雲的夜晚,她會開放得更大、更美
、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