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後前往參觀海牛救助中心(Manatee Rescue Center),在此能瞭
解到海牛這種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利馬漁民大肆捕捉海牛),受到生
物學家及環保人士的關心,動物保護機構不遺餘力的進行海牛救助
工作,我們可以認識海牛的生活習慣、喜好,並參觀它的棲息場所
,之後前往伊基托斯(Iquitos)機場搭機飛往利馬。
海牛主要分佈於熱帶海域,僅分佈於大西洋海盆一帶。現存有三種不
同的海牛,西印度海牛(West Indian manatee)分佈於加勒比海與南
美洲東北部海岸。
亞馬遜河裡的海牛數目已經越來越少,以前環保人士一聽說市場上
有人出售海牛,他們聞訊後就會趕過去說服賣家手下留情,讓海牛
回歸大自然。解說員說,很多人都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由愛心人士
捐助,建造了這座海牛救助中心。
海牛是多種水草的天敵,雖然名字中有個海字,但這種大型水棲草食
性哺乳動物,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除了有兩種生活在北美和西
非的海洋,還有一種就生活在南美洲的幾大淡水河流中,亞馬遜河便
是原鄉之一。
亞馬遜河河中蔓延的水草會堵塞河道和水渠、妨礙航行並影響水電站發
電,還是絲蟲病、腦炎和血吸蟲病等惡性傳染病的病源地、所以【亞馬
遜河清道夫】海牛的作用不可小覷。
當我們的船在亞馬遜的河面上行駛時,經常可以看到水上飄浮著許多水
草,滿滿的,厚厚的,幾乎完全覆蓋了河面,似變成一片“綠洲”。領
航員告訴我們,這種恣意生長、四處擴張的水草,乃是亞馬遜河生態系
統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它們阻礙了水面上下的氧氣迴圈,等於掐斷了
水底魚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命線。
海牛進食時慢慢吞吞,其實一天可以吃掉160 到200 斤的水草,因此得
了一個雅號【水中除草機】。
海牛,其實它的近親名聲遠播,就是【美人魚】儒艮,海牛與之同屬於
海牛目,二者的區別不大,就是頭部和尾部的形狀不太一樣。就外形而
言,海牛看上去更可愛,胖乎乎的身體呈紡錘狀,頗似微型鯨,它進食
時慢悠悠的,與牛很神似。
這種可愛又無害的動物渾身是寶,所以一度遭到濫捕濫殺,當年亞馬
遜河中的海牛數量驚人,現在大多只能在保護區內休養生息。
海牛中心環境相當不錯,平時對外開放,歡迎更多的人走入其中,瞭解
海牛的生長狀況與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解說員講述了該中心的概況,原來海牛肉質鮮美,脂肪含有豐富的
DHA 和EPA,還能提煉出潤滑油,海牛皮則能製成耐磨的皮革,就連
肋骨也可作為象牙的代用品。
小海牛被帶到救助中心後,先讓它生活在一個小池子裡,飼養員盡心呵
護。小海牛開始都不大聽話,很排斥牛奶餵養,但經過一段時間熟悉環
境之後,大都與飼養員建立起感情。餵養半年後,再將其放進大池子,
主食也換成了亞馬遜河水草。長成以後,海牛就可以重回亞馬遜河了。
海牛沒有牙齒,不會傷害人,海牛的生活習慣,最喜歡的就是肚皮朝上
,躺在水裡大快朵頤,它們自己無法完成這個動作,需要有人幫忙,如
果你這麼做,它們會非常高興的。
美人魚,原是生活在熱帶海灣裡的哺乳動物【儒艮】,也叫海牛。它
肉質肥厚,身體前部有對長而軟很像手的胸鰭,雌性還有一對高大的
乳房,用以哺育幼海牛。
海牛喜歡夜晚活動,常用雙鰭抱緊小海牛在海面浮游,在月色朦朧時
,遠遠望去,還真像一個上身裸露,抱著孩子的女子,就這樣,人們
把海牛稱為【美人魚】,還為它編出了許多美麗有趣的故事。
據維基百科介紹,有「美人魚」之稱的海牛體型龐大,可達4.5公尺以
上,是大型水棲草食性哺乳動物,可以在淡水或海水中生活。
海牛與同屬海牛目的儒艮科動物在外觀上相近,不同點在於頭骨與尾
巴的形狀,海牛的尾部扁平略呈圓形,外觀有如大型的槳;而儒艮的
尾巴則和鯨類近似,中央分岔。
隨著小海牛慢慢長大,它也變得更加獨立。救助中心的人也將逐漸減
少它與人類的接觸,好讓它早日適應野外的生活。
參觀海牛救助中心之後,對這種憨態可掬的動物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人人都應該愛護自然界,如今,每種生物都在默默維繫著大自然的平
衡,人類活動經常會毫不留情地將其打破,但人們最終會發現,這種
損失往往需要無數的金錢與人力去彌補,得不償失,而最大的受害者
,就是人類自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