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奧利埃再往北大約10公里的地方,有一條位於一片平原中間的道路前
往,所謂山其實就是一個小山坡,而那裡現在有大大小小數百萬計的十字架,極其壯觀震撼,讓人感覺
到宗教信仰的力量。
靜靜地望著這座小山,靜謐的聖像似乎在透過風的聲音傳達它的信息。沿著木板鋪就的小路拾級而上,
沿途的十字架似乎在訴說百年來的過往。
附近攤位都在賣相關十字架商品
無論你是否有信仰,十字架山都值得一去。
信仰、夢想、欲望,終歸都是人們尋求快樂、滿足或是慰藉的一種途徑。百年光景,虔誠的善男信女每
日都來此謁拜,這是信仰帶來的力量。更無需多言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朝聖,看到這樣震撼
的奇景又會產生多少種不同的感悟和體會 !
十字架山~一個朝聖地,幾個世紀中,前來朝聖的天主教徒在這裡安置了許多 十字架,以及巨大的人
像、立陶宛愛國者的雕塑、聖母雕像以及數以千計的小型雕像 和玫瑰經。目前十字架的數量據估計大約
有50,000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
十字架山大概是立陶宛最令人敬畏的景點了,這座離希奧利埃大約20分鐘車程的小山包上,插滿了成千
上萬的十字架,有的是當地精心制作的工藝品,有的則是附近居民日常的祈禱用器。
每個在這裡駐足的遊客都不敢大聲說話,上萬個十字架仿佛是天神下達的一道旨意,人們只有虔心接
受,絕無任何反抗的情緒。他們在十字架山的小路上緩緩踱步,看著樣式形狀各不相同的十字架,這背
后大概又是成千上萬個不同的血淚故事。
十字架山能有如今規模,幾乎全憑借著當地人的信仰和慕名而來的遊客自發而成,事實上,在第一個十
字架被矗立在這座山頭上時,它的命運就從未順遂過。
歷史上立陶宛曾多次被俄羅斯占領,一開始的十字架山是作為死去士兵的無名山墳。由於屍骨無存,人
們只能象徵性地在這座山上樹立一座十字架,以奠故去的亡魂。而當蘇聯再次占領立陶宛時,蘇維埃士
兵曾多次搗毀十字架山,試圖將無神論的思想帶入這片土地。每一次,都是立陶宛居民趁著夜色朦朧,
躲過士兵的視線和鐵絲網的阻攔,自發地將十字架重新插在山上,這才使這片山頭得以保留住它的顏
面。
最著名的十字架山,更是反映了立陶宛人的特性。起初是為了紀念在反抗外敵侵略犧牲的人們而樹立的
十字架,如今變成了幾萬個,插成了一座山頭。史大林曾經多次想要毀掉這座山頭,但每一次搬走山頭
上的十字架,換來的是更多的十字架。這樣數次之後,十字架山也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第一個十字架是哪年誰放到那裡,現在恐怕已經沒人知道,但是據說第一批是1831年11月反俄起義后
被放置在這個軍事掩體處,在幾個世紀的歷史中,這個地方已經成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
面臨威脅的象徵了。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 立陶宛聯邦以後,立陶宛被并入俄羅斯帝國。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
1863年兩次反抗俄國的起義,都未能成功。這兩次起義與十字架山的起源有關,由於家人無法找到造反
者屍體的位置,他們開始安放象徵性的十字架。
1944-1990年期間,立陶宛被蘇聯占領后,立陶宛人持續不斷地來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證明
他們仍然忠於原來的身份、宗教信仰和傳統,成為進行和平抵抗的象徵。盡管蘇聯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
新的十字架,據說至少三次(包括1963年和1973年的兩次嘗試)用推土機推平這個地方。搬走和摧毀了
無數十字架,事實證明,這個是徒勞無功的,立陶宛人執著地繼續將十字架放到這裡,表示他們的宗教
信仰和他們和蘇聯和平紛爭抗衡的決心。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羅訪問了十字架山,宣布這是一個盼望、和平、愛與犧牲的地方。
這座山仍然無人管理,人們可以隨意在認為合適的地點自由地安放十字架。一塊石碑上刻著教皇的講
話:"感謝你們,立陶宛人,因為這座十字架山向歐洲國家和全世界見證了這塊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十字架山,在外來勢力侵入之時,以寡敵眾的立陶宛人,利用這種方法,維護自己信仰,這些十字架都
是天主教徒自發樹立的,久而久之,終成規模,這裡成為天主教徒祈福聖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