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貓宅(Cat House,Miestaru iela ),色彩繽紛,建於18世紀的Livu Laukums區域,到這里抬
頭往上看看就能見到。
貓屋(Cat house)在里加是非常有名的建築。這要歸功於一戰前的一個拉脱维亞富商,他很富有卻因不
是德國人而被大基爾特行會拒之門外,一氣之下他在大基爾特會館對面也建了一棟樓並將兩只黑貓塑立
在頂上,而且是尾巴對著大基爾特會館,以示藐視。
在歐洲自中世紀以來,黑貓是魔鬼惡運的象徵,然而這只黑貓卻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頂上,這樣大基爾特
將其告上法庭,經過調解,行會接受了它入會,他也將屋頂的貓調轉了方向,以此安然無事。
亦有說貓屋的主人是極其富有的德國商人,但由於行為不檢點,被拒絕加入聲望顯赫的“大基爾特”,
經過法院調解,行會和貓屋的主人達成協議,保留這座建築,改變貓尾巴的朝向,將貓頭對向行會了
事。
中世紀民宅「貓軒」,擁有其特殊的外觀與故事。
著名的貓宅(Cat House,Miestaru iela )
著名的貓宅(Cat House,Miestaru iela )
老城東側的自由紀念碑(Brivibas bulvaris),建於1935年,被本地人親切地稱為Milda,碑頂婦女手
捧三個星代表拉國三個曆史區域,代表自由和獨立。拉脫維亞1940年被迫加入前蘇聯,於1990年脫離
建國並拒絕加入獨聯體,成為第一個脫離前蘇聯的國家。
自由女神廣場位於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交界處,兩邊是綠樹成蔭的公園。自由紀念碑旨在紀念
1918—1920拉脫維亞獨立戰爭犧牲的烈士。
自由紀念碑建於1931-1935年,是拉脫維亞人民精神力量和自由理想的象徵,位於里加市中心,是里加標
誌性建築。碑高42米,碑上刻有“祖國與自由”字樣。
碑頂的婦女是自由的象徵,她手中的三顆金星有說代表拉脫維亞的三個歷史與文化區:維德澤姆、拉特
加列和庫爾澤姆。
也有說自由女神手托著三顆星代表著獨立、自由、民主的意思。基座的雕像描寫的是民族獨立的精神,
有士兵站崗顯得很莊重。
沿道加瓦河進入里加老城區,迎面而來的是這座紅色花崗岩塑像---“拉脱维亞紅色步兵像”,紀念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支由拉脱维亞族人組建的步兵師,在布爾什维克領導下參加了俄國的“十月革
命”,成為列寧麾下最驍勇善戰的勁旅之一,並且獲得蘇聯最高軍隊勛章—紅旗勛章。在前蘇聯時期應
當是非常榮耀的,蘇聯解體后,對於是否保留這座塑像有爭議,現在解決的辦法是將塑像后面原來
的“紅色士兵紀念館”改名成“被占領博物
館”(The Museum of the Occupation of LATVIA), 記錄從1940年—1991年納粹德國和前蘇
聯時期的兩段歷史。
黑頭宮(House of Blackheads),廣場南面是黑頭宮,因黑頭兄弟會而得名。“黑人
頭”(Blackheads)。黑頭兄弟會是中世紀波羅地海沿岸一個單身客商行會組織,會員包括德國和荷
蘭商人及船員,他們尊聖毛里求斯為保護神(標志是非洲摩爾人的頭像)。
黑頭宮建於1334年,1713年歸黑頭兄弟會所有。黑人頭之屋歷經多次天災人禍的破壞,二戰期間被
毀,甚至在1948年(前蘇聯時期)被徹底推倒,2001年,為紀念里加建市800年,按照曆史圖片資料
重建了眼前的這座建築,外立面雕梁畫柱、流光溢彩,金色的裝飾在紅色的磚牆上格外醒目。
市政廳廣場中央豎立的羅蘭雕像(Statue of Roland)
據說,二戰時周邊的很多建築都受到了破壞,唯獨這尊雕像保存完好,因為羅蘭被認為是一個公正的法
官,在北歐包括德國很多地區都有羅蘭塑像被作為正義和自由的象徵。
大小黑頭行會,兩棟建築是其市標,位於市政廳的對面,旁邊的聖彼得教堂有家畜的雕刻矗立於教堂外,代
表【六畜興旺】,主教堂是條頓人於十三世紀所興建,可見日耳曼人在此的影響力。
聖彼得教堂后側有一座標志為“BREMENES PILSETAS MUZIKANTI”的雞、貓、狗、驢的雕塑,據
說故事來自著名的格林童話《不來梅的城市樂手》,雞是最高位的家養動物。
不來梅的城市樂手,講述的是四個動物的故事,一只雞、一只貓、一條狗和一頭驢。因為它們年紀太大
了,它們的主人要將它們宰殺,它們成功地逃了出來后意外地碰在了一起。根據驢的提議,它們決定一
起去不來梅做城市樂手。在去不來梅的路上,它們發現一間森林小屋,四個強盜正在享受他們的不義之
財。四個動物一個站在一個的背上,它們決定演奏音樂乞求換來一頓飽餐。可是,它們的“音樂”得到
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強盜們不知道這奇怪的聲音是什么,撒腿逃命去了。動物們進屋美餐了一頓,並決
定在屋里過夜。
當天晚上,強盜回到小屋並派其中的一個進屋檢查。屋子里一片漆黑,強盜看到了貓的眼睛在黑暗中發
亮,他以為那是火炭,湊上前去想要借此點亮手中的蠟燭。這時候,貓用爪子猛打強盜的臉龐,接著驢
用腿踢他,狗咬他,最后雞大聲鳴叫著將強盜趕出了屋門。
逃出來的強盜告訴他的衕伙,他被一群怪物圍攻,有一個巫婆用指甲抓他,有一個巨人用棍子打他,而
最可怕的是有一個魔鬼對著他耳朵尖叫。強盜們放棄了小屋再也沒有回來,而動物們則在那里愉快地生
活了下去。
原創的銅像在德國不來梅市政廳的旁邊,里加是不來梅的友好城市, 因此也塑了一尊。這個發源於中世
紀的童話有多個版本,但是要表達的精髓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弱者通過團結協力能夠戰勝強者。
聖彼得教堂建於1209年,曾為歐洲最大的木結搆教堂之一。教堂多災多難,數次被毀。1721年,教堂
失火,彼得大帝曾親自指揮救火。二戰期間教堂被毀,后得以修復,並改為金屬結搆,修復后的教堂高
123.5米,頂端有生鐵鑄的公雞風信標,相傳自13世紀起,里加居民認為公雞被是吉祥的標志,能驅鬼
避邪。雞叫三遍,天亮之時,魔鬼就得返回地獄。里加老城的房屋頂上有不少風信雞,后來人們把雞身
塗為金色和黑色,以此來辨別風向。時光綿延到現在,風信雞早已不用來辨別方向,而成為這座城市特
有的標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