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捏夫斯基大教堂,這是一座東正教大主教教堂,紅色的教堂配上五個金光閃閃的洋蔥頭塔尖,
高高聳立在上城之上,非常氣派、壯觀。
上城的觀景台,從這裡可以看到老城的全貌。白雲下的教堂塔尖,紅頂下的青石厚牆,在薄霧和綠樹的
掩映下,感覺似乎穿越到了中世紀,非常漂亮。
塔林老城的城門
塔林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分為新城與老城。老城仍然保持歐洲中世紀的風貌,這也是塔林最吸引
人的一點,許多美洲人、澳洲人和西歐人,對塔林中世紀景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拱型紀念碑~1994年船難852人喪命
拱型紀念碑~1994年船難852人喪命
新城的建築風格有許多蘇聯的印記,畢竟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曾被俄國控制着,1918年才從沙俄那獨立
出來,二戰后又加入了蘇聯的社會主義陣容,蘇聯對這裡的影響很大。
塔林老城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它的防御塔了,紅傘狀造型非常獨特。
建於15世紀的三姐妹居(現在是五星級酒店)。這三幢緊挨着的建築物雖然外表其貌不揚,裡面卻別
有洞天,據說每個房間的裝修都不一樣。
閒逛著這麼小清新的街路,令人心情都開朗起來。
老城里有一座並不是很高的小山,所以老城又分為上城和下城。下城住着的是中世紀這裡的商人和手
工業者,上城居住是貴族。下城主要是平民活動的地方,比如說老城的市中心拉科雅廣場就在下城,
塔林的市政廳就在拉科雅廣場。
聖奧拉夫大教堂,它是塔林最高的建築,也曾是歐洲最高的教堂。據說登到塔頂,可以看到塔林全
景。這個塔尖曾被用於克格勃的無線電台的發射天線,當年克格勃在愛沙尼亞的總部就設在教堂旁邊
的一個建築內,現在該建築為愛沙尼亞內政部的一部分,不過外表相當破舊
塔林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城市擁有大概40萬人口,而且2011年塔林成為歐洲文化首都。在塔林教堂隨
處可見,具有童話世界的老城。 塔林的舊城區:這裏有14-15世紀的多角樓、尖塔,四周環繞著鵝卵石
鋪成的街道。塔林面積很小,人們的生活節奏慢,而且隨和。1997年它列於世界遺產,如同許多中世紀
城市,塔林分為上下城區,上城區的大多為權貴居住,下城區分為工匠、商人等。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東面與俄羅斯接壤,南面與拉脫維亞共和國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和里加
灣,北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首都塔林,也是波海沿岸著名的港口之一。
這是上城的一座哥特式教堂,這裡信奉的基督教就和俄羅斯那邊不一樣,這裡信奉基督新教的路德教
派。不過還是受蘇聯的影響,上城的頂上還是有一座東正教堂。
歐洲古城的市中心往往都是市政廳和教堂,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體現了在古時的歐洲,封
建系統中的國王和宗教系統中的教皇同時影響着這個國家,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互制衡。這可能也
是歐洲人最早擺脫封建專制的一個原因吧!。上城則是貴族居住的城堡,上城可以看到塔林老城的全
貌。
東正教堂~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堂。
東正教堂~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堂。
東正教堂~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堂。
遠處是塔林的新城,再遠處就是港口。塔林三面環海,是波羅的海沿岸非常著名的港口,塔林輝煌的歷
史也與航海息息相關,曾今也是波羅的海沿岸的商業中心,大大小小的商船往來於塔林。這也讓大海對
面的芬蘭人非常眼紅,也正是這個原因芬蘭人才在塔林的對面建造了一座新城~赫爾辛堡,也就是現在
的赫爾辛基以對抗海對面的塔林。
位於上城的愛沙尼亞總理府旁俯瞰塔林古城全景
塔林的市政廳廣場
這就是拉科雅廣場,廣場上矗立着一座八面稜體的塔樓~市政大樓,,樓頂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馬斯守護
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