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所建成的木造建築博物館,整個博物館是露天的,其中有從附近各地搬遷來的古代俄羅民居木
屋,還有冬天及夏天教堂,商店,傳統水井、水車、以及磨麵粉用的風車,就像是幾百年前的俄羅斯小
鎮重現眼前一樣。
木造博物館內農民住家生活也是另一個參觀的重點,博物館中所展示的農村住家的生活用品,像是起居
室、主臥房、廚房等等,純樸的鄉村風情一覽無遺。
蘇玆達爾小鎮完美地保留了俄羅斯小村莊的樣貌與氣息,緩緩的河流與未鋪砌的城中街道。蘇鎮被譽為
白石之城和博物館之城,城內的木質建築非常有名,幾乎所有公共設施與民居都是木質的。
數十座木造建築並非都是蘇玆達爾當地的,也有弗拉基米爾各個地區遷移過來的18世紀至19世紀的建
築。
據當地人介紹,修建所有這些木造建築,唯一的工具就是斧子。斧子不僅用於砍削樹木,而且還用來製
作復雜而精美的工藝品。
木造教堂的洋蔥屋頂,一片一片木片宛如鱗片般整齊排列而成,鬼斧神工令人驚艷!
這座博物館位於蘇玆達爾城南的郊外,由散落著的一座座棕褐色的純木造建築所組成,這裡沒有高牆的
束縛,而是開放式地完整呈現了古代俄羅斯人鄉村生活的真實風貌。
在古俄羅斯時代,木匠技術十分高超,整棟建築上不用一根釘子蓋成,木頭的深色色澤,給人一種古老
的感受。
碧綠的草地上坐落着東正教教堂、圓木民居、倉庫等各式建築。基督教堂裡有俄羅斯18世紀鄉村屋內生
活展覽。
木造建築博物館
木造博物館位於俄羅斯蘇玆達爾小鎮,這裡的所有的木屋都是從附近的村莊中,把最有代表性的木屋原
封不動地搬到這個地方展覽。
據說,建設這座博物館的最初構想來自於一位木工,蘇聯政府將蘇玆達爾周圍的各種木造建築搬遷集中
到此地,建造起木造博物館供人參觀。
蘇茲達爾小鎮(Suzdal),200年來未曾改變過外貌,整個城鎮簡直就像是一座博物館。 1993年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告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蘇玆達爾的卡緬卡河的河邊,有一座小村莊,村莊裡所有建築都是用木造建築,稱為木造建築博物
館。
1968年,蘇玆達爾小鎮居民把散落在蘇玆達爾附近村莊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老木屋搬遷來此集中,原封不
動地集中到這裡展覽。
參觀木造建築博物館,高大的建築,完全由原木建造,木匠技術精巧,教堂內沒有任何立柱支撐,所有
房屋都不用一根釘子,全靠木榫支撐,幾百年來竟能保存如此完好,真的令人讚歎不已 !
1776年建造
木造博物館,裡面全是以前農民住的屋子,從全國各地仿照建造而成,裡面保留着農民的生活用品,也
可以說是農民生活博物館。
進入到每一間木房的屋內,就可以看到以前農民住的起居室、主臥房、廚房等佈置,古代生活的道具都
完整呈現在眼前。
木造博物館內展示著俄羅斯18世紀以來農村生活的真實風貌,這些木造建築包括教堂、農民房舍、風
車、水井等,其中1756年建造的基督教堂做工最精緻,不同於一般磚造或石造教堂。
農民住的起居室
走進木造建築博物館,宛如走進中世紀的俄羅斯村鎮。放眼望去,村民的大小民宅、傳統水井、水車、
商人的店鋪、磨坊的風車、東正教的冬天、夏天教堂。
木造建築博物館內,何以有夏天教堂及冬天教堂之別? 原因是俄羅斯冬天氣候寒冷,在於冬天教堂可以
生火取暖。
壁爐取暖
1756年建造
磨麵粉用的風車
磨麵粉用的風車
木造建築博物館附近就可以拍攝到藍頂的教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