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博物館(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位於紅場北側,是一座紅牆白頂的古典主
義風格建築,修建於1872年,1883年向公眾開放。館內展品和檔案材料豐富多樣,不僅涵蓋了俄羅斯的
千年歷史,還展示了從舊石器時代至今的東北歐亞的文明演進,其規模可以和武器庫博物館相媲美,沒
有時間參觀克裡姆林宫的人,就更不該錯過這裡。
克裡姆林宮內的教堂廣場,分佈著5個教堂,1個鐘樓,每個教堂都有不同作用~舉行加冕儀式,皇室做禮
拜,牧首做禮拜,安放皇室或貴族靈柩,以前的沙皇皇室貴族的宗教活動全在這些教堂內解決了。教堂
內的宗教壁畫都很有名堂,都有宗教故事或者宗教人物。
從克裡姆林宮出來,經過噴泉,就可以看到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這座紅磚博物館成立於1872年,位
於紅場和馴馬場廣場之間。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展示現在俄羅斯領土範圍內有關歷史的展品,收藏的
展品多達以百萬計,是了解俄國歷史的必到景點。
這裡目前共有40個展覽廳,按年代順序收藏與排列各種展示品,共收藏了約450萬件文物和6800萬頁的文
獻資料,可以說是俄羅斯文化與藝術的寶庫。石器時代至17世紀的展館是該博物館的中心展館,2005年2
月又新開設了“沙皇時期的俄羅斯”的展館,展示了很多關於彼得大帝的珍貴資料。國家歷史博物館經
常會不定期舉行各種主題的展覽,要是想看20世紀以后的曆史,就要到現代歷史博物館了。
除了紅場的主展館之外,博物館還有三個分館,分別是:聖瓦西裡大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博亞爾
斯·羅曼諾夫之家(House of Romanov Boyars)、1812年俄國戰爭博物館(Museum of Patriotic War of
1812)。
國家歷史博物館
克裡姆林宮外牆
國家歷史博物館
紅場廣場
紅場廣場
克裡姆林宮
國家歷史博物館
聖瓦西裡升天教堂是俄羅斯最富盛名的教堂,以九個形態和顏色各異的洋蔥頭教堂頂聞名於世,堪稱克
裡姆林宮和紅場一帶的地標建築。精美絕倫的東正教教堂建築藝術在這裡呈現得淋漓盡致,現在這裡已
經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內部有很多東歐民族16世紀前后的壁畫值得鑒賞。
克裡姆林宮外牆
紅場南面是聖瓦西裡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是莫斯科的標誌性建築。這座教堂是為了紀念1552
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建的。教堂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周圍有8個不
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簡直童話裡的城堡般美麗
壯觀。傳說下令建造教堂的伊凡雷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難
怪這麼有特色的建築,只此在莫斯科擁有。
無名烈士墓~是整個亞歷山大花園最安靜的地方,很多人駐足,火苗不滅,沒人喧嘩。
無名烈士墓~是整個亞歷山大花園最安靜的地方,很多人駐足,火苗不滅,沒人喧嘩。
亞歷山大花園內有著名的無名烈士墓,墓前有一火炬,不滅的火焰從1967年建成時一直燃燒到現在。墓
碑上鐫刻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衛兵交接
衛兵交接
廢墟之門位於亞曆山大花園的中間位置,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宮的紅牆下有一個石塊鑲砌的大拱門,由紅
磚和黑色花崗岩搆成,洞口呈半圓拱門狀,內里有白色大理石門和四根白色圓柱子,這個門洞就是廢墟
洞。傳說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經在此避過雨,所以又稱避雨洞。洞口上方有兩尊白色石獸,那些鑲嵌在
紅牆中黑色的石頭,是1812年被拿破侖軍隊縱火燒毀莫斯科房屋的殘餘的部分,後來1820年重建克里姆
林宮時就保留了一段老城牆,供人們參觀,所以這是真正的遺跡。
這座方尖碑原是1914年建成的羅曼諾夫王朝300周年紀念碑,它是由7塊石頭拼接而成的,每塊上都刻有
人名,包括羅曼諾夫家族成員的名字和各公國、俄羅斯帝國各州、各區的徽章。但在十月革命(1917
年)后進行了改造,1918年布爾什維克(蘇共)把上面的沙皇紋章和碑文全部磨掉,以傑出的革命家和
社會主義思想家們的名字取代了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重新刻上了包括馬克思、恩格斯、李卜克內西(德
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等諸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先軀的名字,方尖碑的名稱也改為“國際共運里程碑”,
1966年方尖碑被移至現在的位置。但在2013年,紀念戰勝拿破倫200周年時(1813年),又重修了這座
方尖碑,又恢復了羅曼諾夫家族成員的名字,當時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的總統都出席了落成
揭幕儀式。
廢墟之門后面的塔樓就是中軍械塔,塔高39.8米,建成於1495年。因靠近軍械館而得名,如此命名正是
因為它位於軍械庫的正后方。塔下就是廢墟洞和俄法戰爭中戰勝拿破倫的紀念碑。
聖三一塔的旁邊就是the Arsenal,原為古兵工廠,,現在軍械庫及珍寶館
亞歷山大花園(Alexander Garden)
亞歷山大花園(Alexander Garden)是克裡姆林宮紅牆外的一個長方形公園,是喧鬧市區與克裡姆林宮之
間的綠色緩沖地帶,也是當地人的休憩場所。花園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上園,中園和下園。花園內鮮
花盛開,滿園蔥綠。馬涅什地下商場和廣場更與花園渾然一體,噴泉、雕塑隨處可見。
謝爾蓋耶夫鎮聖母升天大教堂
這座教堂是請義大利建築師費奧拉凡蒂(Aristotle Fioravanti)設計建造的,不過被要求按照弗拉基米爾
(在莫斯科以東大約210公里)同名教堂的樣子修建。原來,在1157年基輔羅斯首都從基輔遷到弗拉基
爾以后,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駐節地也由基輔的聖索非亞大教堂遷到了弗拉基米爾的聖母升天大教堂
。后來隨着莫斯科的強大,1328年它又從弗拉基米爾遷來這里。聖索非亞大教堂是仿照君士坦丁堡同名
教堂修建的,而君士坦丁堡那座教堂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里都是拜占庭帝國最著名的教堂。公元1453
年,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最后一個皇帝被殺死在君士坦丁堡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台階上,他弟弟的
女兒嫁給了俄羅斯的伊凡三世,從此,莫斯科的大公便成了君士坦丁傳統的繼承人,東正教的中心轉向
俄國,拜占庭的雙鷹(紀念羅馬帝國的東西分裂)用作沙皇俄國的盾形徽章。
紅場廣場
紅場(Red Square)是俄羅斯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在俄羅斯前身的蘇聯時代,紅
場是國家顥示實力的地方,到現今仍然是普京進行閱兵和舉辦重要節日的地方。雖然有人說紅場的
「紅」是由於當時的共產主義,但其實在俄語中「紅」有「美麗」的意思。換句話說,「紅場」其實義
指「美麗的廣場」。雖然紅場面積不是很大,但周邊俄式特色建築物雲集,有克林姆林宮、古姆國立百
貨公司、世界最美教堂「七色洋蔥頭」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和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絕對是拍照的好
地方。
聖瓦西裡大教堂由一系列小教堂組成,粗看如同迷宮般錯綜復雜,但其實布局很有規律:教堂的中央矗
立著一座帶有高聳拱頂的中心塔樓,塔高47米左右,鼓形圓頂金光燦燦;稜形柱體塔身上層刻有深龕,
下層是一圈高高的長圓形的窗子。周圍環繞著四座帶有八角形塔的大禮拜堂,頂部用巨大的“洋蔥
頭”穹頂裝飾,在此四個塔樓之間的斜對角線上是四個小禮拜堂,八個塔樓的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的
回廊,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樓梯環繞。
十二使徒教堂為17世紀最重的要增建工程,由尼康總主教所委托興建,興建這座大教堂的目的是獻給使
徒腓力。建於1656年,以磚石打造,其設計和細部的裝飾源於佛拉基米爾十二世紀的石灰石教堂,尼康
有意打造一座典範,代表回歸教堂設計在象徵上的正確形式。
克裡姆林宮內的這尊大砲,一次也沒被使用過,純粹是擺設用。
沙皇大炮( Tsar Cannon),1586年用青銅鑄成,重近40噸,炮筒長5.34米,口徑890毫米,裝飾華麗的
炮架是鑄鐵的,實心的圓球形炮彈也是鑄鐵的,每個重一噸,但聽說炮王從未發過一炮。
沙皇大炮( Tsar Cannon),1586年用青銅鑄成,重近40噸,炮筒長5.34米,口徑890毫米
教堂廣場的東側建了一座“伊凡大帝鐘塔”(the Bell Tower of Ivan)。建於1505~1508年間,高達81
米,當時是全俄羅斯最高的建築,在頂層可以看到25~30公里遠的地方。1532~1543年間在它的旁邊
又加建了一座鐘樓,現在鐘塔與鐘樓共有21座大鐘,其中最大的聖母升天鐘重近70噸。據說,當年拿破
侖打到莫斯科時,曾把這個鐘樓當做馬廄。
克裡姆林宮內的教堂廣場,聖母解袍教堂(左邊---皇室和貴族做禮拜的地方)——牧首禮拜用的教堂;
聖母安息大教堂(中間---舉行沙皇加冕儀式),牧首宮與十二使徒大教堂(右邊---安放沙皇及貴族的陵
寢)
全世界最大的鐘,剛做好就遭遇火災被水淋了,然後掉下來了一塊,一次也沒被敲響過
全世界最大的鐘,剛做好就遭遇火災被水淋了,然後掉下來了一塊,一次也沒被敲響過
天使報喜大教堂對面是大天使教堂(the Archangel Cathedral),為皇家陵墓,它是在原來一座14世紀
老教堂的位置上,由義大利建築師諾維(Alevisio Novi)在1505~1508年間建造的,既保持了俄羅斯
五穹頂教堂建築的傳統風格,又在外觀上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建築的特點。教堂的正門朝西,與
之相對的主聖壇和聖壇位於東邊,與正殿十字相交的耳堂作南北向,兩端是兩個側門。
廣場的南側是天使報喜大教堂(the Annunciation Cathedral),當年是沙皇的皇家禮拜堂,皇家子孫們
出生、結婚都來這裡。它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間建造的,規模比較小,只有三
個穹頂。到16世紀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帶穹頂的禮拜堂,還造了兩個假穹頂,這樣就成為一座有九個穹
頂,顯得格外輝煌壯觀的大教堂。
克裡姆林宮曾是莫斯科公國和沙皇皇宮。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它成為蘇聯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現
在即是為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所在地,同時是俄羅斯總統的辦公地。克裡姆林宮裡原本有一個大武
器庫,在1720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現在則成為展示多款歷史文物的珍寶館。館內的收藏包
括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以及戰利品。這裏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都鑲滿寶石,僅福
音書封面就嵌有26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旅客可以親身感受沙皇的奢侈生活。
圖片翻拍自網路
圖片翻拍自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