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爾(Telc),在近五百年來,這個只有7000人的小鎮未受一絲破壞,1970年捷克文化部宣佈,將特
爾列入歷史城鎮保留區,發展觀光事業。因此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讓特爾入選世
界遺產,並讚譽為「人類的經典之作」。
位於捷克東部摩拉維亞區南方的小鎮,14世紀開發做為港口城市使用,方便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奧地
利間的相互貿易,小鎮的歷史中心繽紛如復活節彩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成就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
旅遊景點,當地的哥德式宮殿是在17世紀重建,再現文藝復興的風情。
藝復興時期建築與藝術主要特徵~「山形牆」,就屬特爾保留得最完整。其裝飾性大於實用性,是廣場
上古宅的最大的特點所在。
特爾城三面環湖,是一處水色幽靜的美麗小鎮,小鎮人口僅7000人。
這些美麗的山形牆建築就圍繞著薩哈利亞修廣場,每棟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與風格,迷人可愛。
廣場另一側是哥德式雙塔建築的聖賈可巴教堂
Telč 是捷克南部一個很小的小鎮,中心廣場成高而窄的梯形,形狀比較少見。廣場兩旁是看來像積木一
般的小屋,下面有很多遊客商店和餐廳等。
山形牆 (Gable) 是希臘羅馬時代的建築特色,被廣泛的運用在歐洲的各國的建築中。但是深處內陸的特
爾跟臨海多運河的阿姆斯特丹,同樣的建築模式卻有非常不同的風情。
第15號綠色的哥德式石屋建築,其綠色的牆上的裝飾是《聖經》故事畫作,被掩藏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直到1952年才被發現並且修復。
哥德式的拱門走廊
裝飾手法稱為灰泥刮畫(Sgraffito),這是在阿爾卑斯山區小鎮經常能看見的建築裝飾手法,所以除了捷
克外,在瑞士、德國、義大利、奧地利都能看到。
亮粉紅色那棟建築,真像是童話故事小屋。經過這幾世紀來的改建、整理、修復,每次都幫小屋加上一
點各時期的建築特色。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可式,全部巧妙的融合在一棟建築的不同部位,頗有
文化大融合的感覺。
結合哥德式的拱形門、巴洛克式山形牆、文藝復興式的外觀,商店統一比例,整齊劃一圍繞在主廣場周
邊。
這棟華麗的建築曾是舊市政廳,廣場上第61號古宅,精美的花卉人物都是黑白二色繪製,細看會發現它
們外表凹凸不平,是用粉雕(Sgraffito)裝飾而成的。「粉雕裝飾」黑白二色最常見,工匠們用黑白兩
色的濕灰粉塗抹外牆,然後在上面刻出各種圖案,乾燥後就成了外牆裝飾。這種建築裝飾無論民居還是
宮殿都愛採用,在摩拉維亞歷史上流行過一段時間。
中間這座山形牆是16世紀中完成的,上面是灰泥的聖經故事彩繪,我覺得是整個小鎮房屋中,最精緻典
雅的一棟。
這些建築物立面的裝飾非常奇特,遠觀似乎是立體雕刻,但是近看才會發現其實是平面的裝飾表現,而
這樣子的裝飾風格,遍佈整個波西米亞(12~16世紀時期中歐國家,大約是今捷克與斯洛伐克)
灰泥刮畫(Sgraffito)的做法是先在牆上抹上一層黑色、鏽黃色石灰或塗上熟石膏,乾了以後,再抹上一
層白色洋灰,接著用白紙將圖案拓上,最後再刮出設計好的圖樣,通常以線條拉出幾何圖形,遠看會造
成立體的效果。但是實物造型的圖案也比比皆是,非常有特色,充滿地方情趣。
整個古城圍繞薩哈利亞修廣場建構,廣場中央有聖母像水池,以及黑死病紀念柱(瘟疫紀念柱)。
黑死病紀念柱設立的原因是14世紀橫行於歐洲的黑死病,當時7500萬人,約三分之ㄧ的歐洲人死與
此病,為護佑、紀念或悼念,因此歐洲許多廣場都有設置。紀念柱最上方有五顆星的大多是聖保羅或聖
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