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友旅行社官網】
1954年,里昂老城,該市最古老的地區,成為法國第一個受馬爾羅法保護的文化遺
產。里昂老城位於富維耶山腳下,索恩河西岸,面積24公頃,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文
藝復興街區之一。
里昂的老城區位於索恩河的右岸,古時是漁村,15世紀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織品
產地之一,17世紀曾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如今,這裡仍然保存著許多15到17世紀的古舊建築,許多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及古
典式的房屋彼此相連,橙紅色調,極具特色。
里昂法國第三大城,同時也是隆河‧阿爾卑斯山省的最大城市。制高點:富維耶山
丘,可遠眺由隆河、索恩河交錯所孕育出的新、舊里昂。
漫步走訪這裡的大街小巷,便可感受此地友善的風土人情和蓬勃生機;這裏既是歐
洲最大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地區,也是法國數一數二的古蹟重建地區,展現出15和
16世紀時里昂的輝煌歷史,是法國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里昂的地圖,它的行政區域(Arrondissement)分布沒有很規則,不似巴黎的
蝸牛螺旋狀,亦不似馬賽以舊港為中心向外延伸的幅射狀,但了解里昂的歷史後,
你會發現這樣的分布其來有自。
里昂最古老的區域位於索恩河西岸的舊城區(Vieux Lyon),目前歸屬里昂的第五
區。以往這裡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北方的聖保羅區(Saint-Paul)、中央的聖尚
區(Sainte-Jean)及南方的聖喬治區(Saint-Georges),每一區都有一座代表性
的教堂,名稱也都冠上與區域相同的聖人之名,分別是:聖保羅教堂(Église
Saint-Paul)、聖尚教堂(Cathédrale Saint-Jean)及聖喬治教堂(Église Saint-
Georges),其中以聖尚教堂的名氣最為響亮。
里昂舊城區的面積廣達24公頃,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文藝復興街區之一,走在街道上
隨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華美建築,這些建築不似博物館裡的展品死氣沉沉,而是
生命力十足的展現它們動人的姿態。
15世紀開始,隨著義大利商人開始向里昂遷徒,當時里昂的經濟有了長足的提升,
里昂更在之後成為法國的銀行中心。當時有許多義大利銀行家進駐聖保羅區的高級
住宅區,也因此將文藝復興風潮帶入里昂。
16世紀起,里昂的絲綢業發跡,在17世紀時已成為全歐洲最重要的絲綢產地,里昂
的經濟也因此達到巔峰,尤其是與義大利的貿易往來更加興盛,在這樣的相互交流
下,義大利對於里昂的深遠影響,無論在建築或是飲食上,都可見一斑。
里昂最令觀光客青睞的就是聖尚區,聖尚區在中古世紀是政治與宗教的中心,這也
是為何聖尚教堂是主教座堂的原因。當然,除了教堂以外,聖尚區會如此受到歡迎
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當1998年里昂舊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時,其中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位於聖尚區與索恩河對岸紅十字區(Croix-Rousse)及半島
區(Presqu'île)裡的串廊(Traboules)建築結構。
串廊(Traboule)建築據說發詳於西元四世紀,當時住在羅馬古城呂格都倫
(Lugdunum)的居民為了取水方便,因而築起了可供人們迅速從山丘直達河岸的
建築,這就是串廊的前身。「Traboule」這個字源為古拉丁文
「Transambulare」,意指「穿越」,而串廊就是貫穿街道兩側的穿堂形成的走
道。
隨著物換星移,當絲綢業成為里昂經濟的重要支柱,這些絲綢工人也依樣畫葫蘆蓋
起了可供遮風避雨的串廊,讓他們即使在雨天,運送絲綢時不怕被淋濕。十六世紀
時,里昂的絲綢工人(canut)居住在舊城的聖喬治區,隨著絲綢業興盛,空間愈顯
不足,在十九世紀時遷居至索恩河東岸半島上的紅十字區(Croix-Rousse)。絲綢
工人也在這裡大興土木,建造為數眾多的串廊。
因此舊城區的串廊的年代較為悠久,多半集中在聖保羅教堂及聖尚教堂之間的聖尚
路(Rue St.-Jean)與牛肉路(Rue du Bœuf)上,目前保存下來的是文藝復興時
期建造的,其特色為依循羅馬天井(patio)的形式,以柱廊支撐陽臺,在中庭還設
有水井以供取水。
牛肉路上的玫瑰塔(La Tour Rose)
位於牛肉路上的玫瑰塔(La Tour Rose),推開門扇,進入中庭後,先是粉紅色的
高塔矗立眼前,然後會在中庭的一隅發現廢棄以久的古井,此時只要推開塔樓的大
門,就可以藉由穿堂小徑抵達另一側的道路。
里昂大大小小的串廊共計有500多座,這些串廊連接230多條街道,全長約50公
里,其中40座串廊免費開放給民眾和遊客參觀,大部分的串廊目前被當成私有財產
出租。
留言列表